水泥顶管的施工准备:
1、顶管工作井施工,井内设集水坑,便于排水
2、后靠背设置,工作井基础设定完成后,根据管道的走向设置后靠背。
3、导轨安装,导轨安装牢固与准确对管子的顶进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导轨安装依据管径大小、管道坡度、顶进方向确定,顶进方向必须平直,标高、轴线准确。导轨可用轻型钢轨制作。
4、顶进设备采用千斤顶,头部设刃口工具管,起切土作用并保护管道及导向作用。为防止土体坍塌,在工具管内设格栅。
5、其它设备工作坑上方设活动式工作平台,一般采用30号槽钢作梁,上铺方木。下管采用临时吊车吊运下管,出土采用摇头扒杆。
6、顶管工作坑四周必须采用围护措施,采用彩钢瓦围护,雨帆布防护,并设醒目警示标牌。顶进时,过往车辆应减速慢行,且禁止大吨位、重载车辆通行。






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施工中,将橡胶止水带用强力胶水粘贴于混凝土管口凹槽处,并粘贴牢固,在管节对接前涂无腐蚀性润滑油以减少摩阻,防止止水带翻转、移位和断裂。
软木衬垫采用多层胶合板(厚度1cm左右),将其夹于前后管节钢套环间,以均匀管节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接口损坏。管道顶通后,管道须作内接口处理,将管节间的胶合板凿至同样深度(深度2~3cm即可),并用沥青弹性嵌缝膏或水泥砂浆抹平。

水泥顶管管道设计由美国标准协会/新西兰标准3725“埋地混凝土管道荷载”。标准中的公式包含一个土壤参数,该参数通过拱起减少管道上的负荷。应在应用该参数时考虑,因为沿管道变化的土壤条件可能导致负荷增加或减少。建议不要进行广泛的土壤调查参数值为零。
本标准中的公式基于管沟安装的公式,管沟宽度为管道外径或者挖掘的宽度,通常仅略大于管道外径。对于附录中的典型安装,1500毫米管道,覆盖8米,等级为所需管道为3级。对于相同的安装,在蕞小宽度和HS2型安装(典型安装在道路下面),是必需的。顶力产生的混凝土顶管水平载荷会在管道横截面上产生应力。对于对接顶管推荐标准3级管道的蕞小管壁。然而,通常采用4级管壁厚度。因为混凝土顶管是按照项目的要求制造的,通常3级强度管道4级管壁厚度。进行了顶进载荷的管壁厚度设计基于澳大利亚混凝土管道协会手册“顶管”。所需的壁厚基于具有软木或硬纸板接头封隔器的管接头,围绕管接头表面的圆周连续。手册中的公式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当使用推荐的管壁厚度、封隔器类型和厚度、管道混凝土容许应力和标准管道长度,变得简单容易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