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措施
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通过仪器,指导纠偏。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
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安装精度。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
2、治理方法
重新调整千斤顶行程、顶力、顶速,或重新调整千斤顶的安装精度。
对顶管后背进行加固,防止位移进行发展,并确保后背平整。
纠偏前认真分析顶进曲线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纠偏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水泥顶管测量与方向控制:顶进的测量与方向的控制,是采用激光经纬仪辅以水准仪测量,通过油缸进行纠编,遵循先纠上下后纠左右的原则,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必须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必须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1。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顶管机在每一次的顶程作业进行之前都首先要制定一个关于坡度的设计与调整同样也是为了蕞后能够达到令客户满意的质量。

一般来说,顶管施工在以下两个每日班进行,每个班次和进度8-10小时,取决于管道尺寸和,地面条件可以从每班1-6根管道变化。所需的典型人力资源为地面两个(包括起重机司机),三个在管道和千斤顶坑(两个在工作面和一个在坑里)。对于较小的项目,这个数字已经成功减少到三个。垂直土壤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管道设计由美国标准协会/新西兰标准3725“埋地混凝土管道荷载”(1)确定第6.3.7条。标准中的公式包含一个土壤参数,该参数通过拱起减少管道上的负荷。在乎应在应用该参数时考虑,因为沿管道变化的土壤条件可能导致负荷增加或减少。建议不要进行广泛的土壤调查参数值为零。本标准中的公式基于管沟安装的公式,管沟宽度为管道外径或者挖掘的宽度,通常仅略大于管道外径。对于附录中的典型安装,1500毫米管道,覆盖8米,等级为所需管道为3级。对于相同的安装,在蕞小宽度和HS2型安装(典型安装在道路下面),是必需的。顶力产生的混凝土顶管水平载荷会在管道横截面上产生应力。
